【CEO专访】财富管理•量身定制——帆茂业务黄立伟专访
2015-05-26
近年来,随着居民财富尤其是高净值群体的增加,财富管理作为一个新概念越来越受到金融投资界的重视,不仅以渠道业务为传统优势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第三方理财等机构纷纷宣称致力于开展财富管理业务,而且以主动投资管理为传统优势的保险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也纷纷制订了向财富管理机构转型的目标。
作为行业领先并快速发展的独立财富管理机构之一,帆茂业务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帆茂业务”)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方案。自2009年成立以来,累计管理及建议配置客户资产超过80亿人民币,员工超过150人,并在北京、深圳、杭州等一线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了这一行业的生力军。
那么,帆茂业务是如何快速取得这一辉煌业绩的?它的优势何在?未来又将如何发展?为此,本刊专访了帆茂业务董事长、CEO黄立伟。
抓住时代的机遇
时间回到2008年,那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改变了很多人,俗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身处花旗银行财富管理部门的黄立伟和他的同事们,看到许多客户的财富在那场危机中遭受了损失,而这个团队在危机中看到了巨大的机会。
“尽管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客户财富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当时我管理的财富数量还在增长,我很惊讶,这么大的危机,并没有给整个大盘子造成很大的影响,当时就坚定地看到这好市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黄立伟的眼里掠过一丝坚毅。
帆茂业务的三位创始合伙人都来自花旗银行,经历丰富的他们在机会面前没有犹豫,2008年底,三位创始合伙人和多位同事一起决定从花旗离职,2009年正式创立帆茂业务管理有限公司。
“刚开始,我们曾想过三个人的分工和定位,一个做产品,一个做市场,一个去融资,但后来发现创业团队很难做到明确的分工,默契、信任和交流让团队生存了下来,更重要的是,在沮丧的时候,市场给了我们机会。”黄立伟这样认为。
帆茂业务成立的第一年,整个团队才完成了一个亿的产品销售规模,“大家嘴上不说丧气话,但心里落差不小,第二年理财产品的销售规模就超过了5个亿,我就觉得应该站稳脚跟了,之后的帆茂团队,业绩年年翻倍”。黄立伟回忆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大的金融危机十年一次,从时间上说是稀缺产品,对创业的人来说,是一个人一生中难得遇到的宝贵财富,黄立伟和他的团队都觉得很幸运,能够在30岁上下的年纪,与危机不期而遇。
“到今天为止,我仍然觉得并不是因为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我们能够生存是因为找准了市场,找准了定位,而客户的财富呈现爆发式增长,他们的需求推动了公司的发展,回过头想想,我觉得我们很幸运,也很感恩。”黄立伟这样认为。
克服欲望 不断做减法
在财富管理中,黄立伟把追求财富保值和增长,比喻成一场财富战争,但并非每个人都熟读兵法,更别说深谙用兵之道。在财富管理诸多目标之中,帆茂团队始终把财富增长定义为帮助客户实现的第一目标,团队所有和财富战争相关的资源,都会围绕这个目标展开。
回顾公司的发展历程,帆茂业务曾经把自己定义为第三方理财机构,那时候帆茂帮客户挣钱的方式就是帮客户找风险收益比最好的产品。那个阶段相对单纯,就是单一产品为王,公司几乎没有市场宣传,销售也不激进,全部力量都放在产品开发上,这是做财富管理第一阶段的王道。
在黄立伟看来,目前市场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即决定客户最终意向的是组合投资回报率,而不是单一产品。“公司把大多数的增量资源,放到帆茂策略制定和组合投资方法上。很多人谈到组合,就会不由自主地认为增加投向是分散风险的主要方法。但我们不是这样做的。” 黄立伟说,在产品数量上,我们一直在做减法。
公司成立的前两年是实验期,产品看得比较多,到第三年还有五十款产品进入销售,第四年开始只有不到二十款,第五年只有十款左右,今年还会继续做减法。“2014年初到4月初,我们还没有向客户推荐任何一个新的投资机会,我们还在非常谨慎的选择。”黄立伟表示。
不以规模论英雄 组合致胜是关键
帆茂业务成立的短短五年时间,已经累计管理及建议配置客户资产超过80亿人民币,其中,60%以上是私募股权类产品,在管理存量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0%以上。
2013年,帆茂财富团队销售私募产品达到了30亿规模,但黄立伟认为,销售规模一直不是帆茂团队唯一核心目标,帆茂团队更强调投资者的收益,即对客户组合税前的回报目标达到15%以上。那些对客户没有帮助的产品,都放弃了。
那么,15%的预期目标是怎么来的呢?这是帆茂团队综合了货币扩张速度和客户调研结果得来的。
近年来,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可谓“狂飙突进”:2000年时,M2约为13万亿元,至2008年还未达到50万亿,但从2009年开始,每年跨越一个十万亿级台阶,2012年已达97.4亿元。截止2013年末, M2余额为110.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6%。
从设定组合投资目标开始,帆茂团队就始终将目标和方法与投资者沟通。过去几年,15%的预期目标是帆茂团队完成并受到客户肯定的。黄立伟表示,专业高效的服务让帆茂拥有80%以上的重复投资率,但投资组合管理团队的成员依然不满足,他们给了我一个更高的目标,是战胜这个市场,超越自我。
天道酬勤 坚持长跑
究竟是什么让帆茂业务在短短五年时间,交出了一份如此漂亮的成绩单?黄立伟向我们展示了他过去一年的飞行记录:234次飞行、31.7万的飞行里程。他告诉我们,这些年深入沟通的客户量在5000人以上。
“我们坚持认为,团队接触面要广,要和最优秀的人在一起,无论是客户还是合作伙伴,我们没有特别短期的想法。这些都需要团队不知疲倦地努力才能做到。”黄立伟表示,公司的各项经营周期,包括客户开发周期、产品供应商拓展周期、人员培养周期,都比同业要长。
黄立伟计算过,帆茂的核心客户平均沟通周期长达一年,家族客户周期往往在两年以上。产品供应商和家族客户的开发周期类似,而一个合格的高净值财富服务人员培养周期,则在三年以上。“我们曾经也非常担心因为周期过长,会不会导致客户失去耐性,但这几年的坚持给了我们很正面的信号。” 黄立伟表示。
在谈到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时,黄立伟说,这几年的经历让他认识到:首先,在中国市场上,太缺乏有品质、可信赖的财富管理品牌,所以帆茂需要给客户更多的耐心,让客户慢慢地看到帆茂,对帆茂做尽职调查,看帆茂如何做事,一点一滴地成长,积累信任的基础。
其次,财富管理本身就是一个长跑,帆茂的客户平均年龄是46岁,虽然现在市场的投资心态还没有成熟,但是从时间上看,帆茂的客户至少需要20年的投资周期。如果用短期心态去面对长跑,还没有开始竞争就已经失败。
关于产品供应商的开拓周期,黄立伟表示,帆茂致力于寻找低风险并能持续创新的投资产品和团队,由于独立思考和甄别风险的过程需要时间,所以帆茂通常要一两年才会向客户推荐一个新的产品供应体系。帆茂对产品供应团队的要求很简单:第一,是否达到低风险要求?第二,是否能达到组合回报要求?第三,每两三年能不能投出一个伟大的企业或者基金团队?其实三个要求做到任何一个都不容易,但帆茂要求他们缺一不可。
在过去六年时间里,累计有超过800位员工曾经为帆茂品牌工作,为数千位高净值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我们深刻意识到,打造一个专业的服务团队虽然不易,但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如何能够把这些本来在市场上就很成功的企业家,在接受我们的服务后能够成为成功的投资人,这是我们的责任。”
黄立伟表示,这几年帆茂没有太着急去扩张市场,中国的市场其实足够大,相对于市场来说,现在每一个弄潮儿都是虾米,未来竞争的关键是要让客户和合作伙伴不断看到一个更加成熟的帆茂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