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茂研究部:A股估值与价格波动特征
2015-07-15
金融市场危机或风险事件,一向是检验市场判断以及帆茂策略的重要时间窗口。A股市场在2015年中期发生的“股灾”,就再次提供出机会。在金融危机的理论研究中,几乎没有哪位专业人士会认为“这次不一样”。历史仍在简单地重复。尽管在先前大部分时间里,主流媒体舆论热衷于为其寻找新的借口(如外资做空,恶意做空、衍生品套利等),但结果都没有令人信服。如今,人们更相信根本原因不过就是过度投机与泡沫膨胀。高杠杠与非法配资行为,只是泡沫膨胀的催化剂。过去的大动荡从不乏类似情形。
为了容易忘却的纪念,我们将这次股灾中的市场估值与价格波动特征记录下来。为了保证统计可靠性,我们将这次股灾事件的观察窗口定义为2015年6月15日至7月3日,共3周。此后一周由于上千家上市公司停牌,不予考虑。只考虑截至2015年3月底之前上市的公司。此外,股票停牌时以最近交易日数据为准,样本平均值统计采用中位数。
市场周期与估值
截至2015年7月3日,A股市场行情经历了3个不同频率的周期,分别始自2012年12月3日、2014年7月1日和2015年6月15日。据此划分出3个时间区间,分别表示为“区间1”、“区间2”和“区间3”。前两个时间点是此轮牛市的两次起点,后一时间点则是拐点。于是按照时间倒序,距离最近观察日的中期、短期与近期行情依次展现出来。
目前整体A股市场估值水平仍然较高。2015年7月3日,A股市盈率(PE,TTM方法)的中位数统计值为64倍,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数值则为78倍。近期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与纳斯达克指数的整体市盈率则都为20倍左右。从A股二级行业分类情况来看(如下图),金融业估值相对较低,信息技术与医药健康行业估值较高。非经常性损益对很多行业的估值贡献较大。如果从并购重组的乐观角度来理解,这种贡献恰是驱动公司估值不断提升的有效方法。如果悲观一些,则可能反映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增长不够稳健。
行业估值与区间回报
当前行业估值水平与过去三个时间段各行业股价的区间累计回报率(或涨跌幅)存在不同的相关性,如下图。大致的经验特征可以表述如下:
在区间1(中期),高估值对应着高回报,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46,成长股占优。
在区间2(短期),相关性发生了反转,变为-0.39,蓝筹股抬头,大部分时期表现为整体牛市。
在区间3(近期,股灾),相关性变为-0.65,估值越高,跌幅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的股灾过程中,针对大盘蓝筹股的救市操作有可能对上述统计分析产生干扰。扣除受到救市行为影响较大的银行、保险、证券行业,区间3中行业估值与回报之间的负相关性将大幅变弱。这意味着真实的市场状况更接近于一种普遍深跌格局。
回报率分布
从宏观经济与上市公司财务基本面的运行情况来看,合理的A股估值及预期应当处于平稳震荡或平缓的复苏状态。在中短期内,所有股票的回报率分布也应当保持相应的低回报、高峰度(向均值集中)特征。
然而,如下图所示,现实情况是所有行业、绝大多数股票都表现出惊人的投资回报率。即使经历持续3周的股灾之后,过去两年半、一年间的中位数回报率也分别高达198%、84%。高回报、低峰度、厚尾(偏向高回报)的异常特征仍然格外显著。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在这两个区间,实现正回报的几率高达99%,而且实现数倍回报的几率也较为可观。因此,投资者的回报主要取决于入市时间。只有后期入市,且成本靠近2015年6月份行情高点的投资者,才会遭受区间3的厄运。
按照均值回复理论,当股票市场行情过度偏离长期均值水平时,必将再度折返并向均值方向靠近。对于A股市场,也许只有一场更伟大的泡沫到来,才会引领它继续向天空方向的梦想估值飞翔。否则,包含所有个股的回报率分布形态,仍将向现实的理性水平靠拢。
理论与政策
基于财务基本面的股票估值理论以及描述短期调整的均值回复理论,是判断股票市场走势的重要参考。近些年间,有学者估计扣除存货且税后计算的社会资本回报率在4~12%的区间内。上市公司净资本回报率(ROE)的中位数则在6%左右,且占比超过75%的公司股息率低于1%。这些不同统计口径的财务回报水平,都大幅低于二级市场上的回报率。这意味着当前的股价水平隐含着未来上市公司财务大幅改善的预期。
A股市场上也流行赌场“筹码”论、“国家牛市”或“政策市”等解释。它们实质上都属于资产泡沫理论,以主观臆测的方式描述泡沫将如何生成。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催化剂的作用下,资产价格泡沫的生成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但是,当宏观经济持续紧缩时,任何泡沫都会很快碰到天花板而破裂。这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抢钱”不可持续。这种情形下的股票等同于彩票,适合较小比例的投机玩耍。当然,市场上也总是不乏一些适合长期持有的股票,拥有良好的产业和公司前景。
几乎人人都关注政策的行为方式及影响。但是,即使是专业人士也经常因为过于自信的判断而受挫。政策当局的干预动机与投资者期待通常不是同一个方向,前者追求相机决策和出其不意的效果。针对这次股灾的救市就犹如一场无厘头风格的戏剧。理智与情感在戏剧中真真切切,事后却变得荒诞不经。当然,过去不代表未来,政策当局也将不断学习,重整组织决策体系。市场力量则始终让人敬畏。